在昨天举行的第六届CPPCC第41次主席会议上,浦东新区政府通报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最新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主动引领,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方案》改革任务和年度重点任务。
加强系统集成。
今年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制度集成要求,不断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率先试点企业名称登记承诺制,将企业名称登记速度由改革前的“一天”提升到“实时”;市场监管制度创新“新国十条”措施出台,试行“居住告知承诺制”。“工位注册”制度的应用范围也扩大到浦东新区167家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在不断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方面,金桥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加快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措施复制推广。上海国贸“单一窗口”推出“境外物资捐赠系统”,推广应用出口退税功能。全国首个跨境工业电商项目——近铁公司品牌半导体企业——跨境电商项目投入运营。
此外,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售业务服务中心开始运营,推动了离岸转售业务的常态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区内47家中外资企业获得离岸转售业务支付和汇兑便利化支持,占全市90%以上。103010发了16篇。截至2020年6月底,浦东新区已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4家,占全市近一半。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推出扩大非特殊化妆品注册“全程无会审批”、告知承诺记账许可审批、上海自贸区保险分支机构设立、迁址、注销管理由审批改为备案、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变更登记制度等改革试点措施。
2019年7月31日,“一业一证”改革正式启动。首批10个试点行业覆盖便利店、体育场馆、酒店等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领域,随后扩大到43个区级行业全覆盖。总体而言,审批时限减少了近90项,申请材料减少了近70项,填表要素减少了60多项。
同时,在加快建设智能监管应用场景的过程中,依托“六双”相关海量监管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经济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体系,加快建设危化品、交通运输、重点行业、金融服务、农林牧渔等72个智能监管系统,推进实际运行,逐步实现全流程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精准化监管。
会议透露,下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努力在先行制度创新和先行项目落地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在全面强化“四大功能”上展现新作为,在全国自贸试验区总体格局中保持先发优势。
文字:张敏
江天瑶
[浦东发布]
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书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电子邮件地址: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