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邀请
虽然之前经历过创业,经营过比较正规的家政公司,但是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我以为这对我来说会是一个相对容易的问题。但是当我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把之前遇到的困难全部列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从外到内找到深埋在地表下的东西,是我这几天想得最多的。
解决问题,首先是对原因和内外部背景的准确定位和分析,然后才能制定策略和解决方案。但由于篇幅有限,我在这里只负责提出问题,不做进一步讨论。
先说结论,长文随后。
1.概念不清晰,发展方向不准,容易导致
2.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
3.没有特别好的商业模式,很难扩大规模。
4.顾客导向及其意想不到的竞争对手
-
1.概念不清,发展方向不确定。
什么是家政?
这是一个每个人理解差异很大的概念。平时问个路人,他可能会告诉你是“卫生”;临产的孕妇可能会告诉你“农历新年”;母亲生病住院的孝子,可能回答“陪护”;被关在门外的人,可能被称为“锁匠”;有这么多的森林等等。要错,但不能错,因为这些都属于家政范畴。面对如此大的认知差异,家政公司如何定位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根据真实需求提供愉悦的消费体验?
或者说路人不知道家政这个概念很正常,但是经过我的调查,很多家政公司的经营者都无法清晰的解释一个相对统一的概念。于是,相当一部分人开起了家政公司,包括所有能想到的业务。只要客户要求,只要能赚钱,他们都会去做。家政的概念可以有多大,也可以有多小。有的人从事搬家、兼职等特定领域,有的人做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一个成功的市场导向型公司,可以用一句话清楚地陈述他们的产品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他们的产品可以是流通快的大众消费品,也可以是可以定制的高附加值产品。但家政公司给客户带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在没有清晰思路的情况下匆忙经营家政公司,很容易导致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每一个在单个公司都可能致命,更别说三把剑了。
类似于“路政”、“市政”,家政实际上是一个行业的总称,其产品和服务主要针对客户本身及其家庭。
我按照工作形式和时间,做了一个我现有国内主要业务的树形指引图。
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发现:
2.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
你愿意做家务吗?
我调查了现有的正规或不正规的家政公司,发现提供的服务大多是简单的劳务销售,附加值很少。换句话说,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家政工作又脏又累,很多都是别人不愿意做的遗留工作。完全不需要太多的经验和技巧,没有很高的价值。
当然,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努力工作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附加值的工作总能带来更高的劳动效率和产出,这也是公司发展的目标。
另外,经过调查发现,谈论家政工作往往会联想到阿姨、没文化、服务员等负面关键词。以至于不算是一份真正很体面的工作,甚至很多人只把家政工作当成一个“再就业”的渠道。和银行、保险完全不能比,银行、保险也是服务业。另外,在现有的商业模式下,利润率不高,不容易赚钱。导致很少有优秀的人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
天赋是一切的基础。不是说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可以有超高的收入,也不是很体面很刺激的工作。所以很多选择家政方向工作的人都是生活所迫,不再年轻,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做出选择之前往往没有成熟的思考。这样对企业没有忠诚感,各方面素质良莠不齐。
但与制造业不同,家政提供的核心价值是劳动力的买卖。一个认真踏实,有职业道德的人,才有可能为客户提供贴心的服务。很明显,客户买的不是你手里的扫帚,而是整体的服务和满意的体验。
当然,海底捞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但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问题是从业者的年龄。年轻人愿意做餐饮服务而不愿意做家政服务,但是他们可塑性强,愿意接受新的理念和事物,有向上爬的动力和野心。这些都是到了一定年龄的人所不具备的。他们更固执,更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眼前的实际利益。请参考:
这是一种就业歧视,也是单个公司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
这将在下面的业务模型部分中讨论。
3.没有特别好的商业模式,很难扩大规模。
家政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任何不能赚钱的商业活动都是犯罪,因为你本可以把投入其中的资源用到其他更有价值的地方,做出对社会有用的东西。任何产品只有在商业上被证明是成功的,才能被我们的社会真正接受。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一书中说,不知道怎么赚钱的公司,涨跌更快。而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不需要太多人力的。一旦运行,就能产生自己的利润,不断发展。
可惜国内行业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有一个小团队,靠口碑每天自己打工挣钱,养活你的小团队就没问题了。然而,当你想要扩张时,你不得不面对上面提到的问题。如前所述,寻找和吸引合适的人是国内企业的短板,但遗憾的是,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极其依赖于人数的扩张。
与制造业不同的是,几个人一台机器可以组成流水线连续生产商品,通过质检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市场需求有多大?你只需要加班加点做出符合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家政,家政的产物是人,他们要具备各种素质,比如训练有素,技能过硬,道德高尚。市场规模翻倍意味着受过培训的员工数量翻倍。更重要的是,在提供服务时,我们需要用合适的方式监督员工提供的服务质量,一刻也不能放松。
于是当小团队试图扩张成立第二个小团队的时候,很容易因为第二个团队的疏忽导致整体口碑变差,收入不如以前。
开个玩笑,淘宝需要扩容,增加两台服务器。如果一家家政公司想要扩张,它必须从头开始新的业务。风险巨大,收益无法保证。这是一道坎,要么解决,要么绕过。
先说几个不一定靠谱的曲线拯救方案:
4.顾客导向及其意想不到的竞争对手
企业会有竞争对手,产品也会有替代品。家政服务当然也不例外。以下信息是我们之前做的一个关于家政的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
如上图所示,大部分消费者对家居的需求其实集中在日常生活中,而一些专业服务并没有那么必要。
另外,家政公司的客户导向很重要,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必须集中精力满足自己的核心客户需求。做高端还是做大众,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此处引用微博。
部分原话)
这看似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一个贤惠勤快的妻子,或者一个闲在家里的退休婆婆,都可能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影响家政公司的收入。
5.家政的出路。
做家政很成功吗?是的,让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她从邻居家庭主妇做起,然后卖烹饪用品,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畅销食谱,然后买了一个电视台,每天教烹饪。虽然我是从烹饪开始的,当然现在是玛莎创造的。
生活媒体
(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媒体和营销企业,同时还设计和生产各种家居用品和日用品。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是百万。
如今,菲佣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品牌。一些发达国家的家庭和酒店里,经常可以看到菲律宾的家政人员。大部分(不排除少数害群之马)收入低,行为低调,很受各国欢迎。在内地一些一线城市雇一个菲佣,每个月要8000元左右,但还是供不应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另外,两年前我想从菲律宾找几个女佣来我们公司工作或者指导培训。结果中菲开始发生冲突,签证被停,我们只好放弃这个想法。唉,多宁静啊,非要吵。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分析、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