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上映的《最终幻想7重制版》,粉丝们非常期待。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为什么这样一个充满了强烈世界观、俊男美女、情节紧凑的角色扮演游戏系列,曾经被台港同胞称为“太空战士”。
基本上,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台湾省的很多出版社都发现了游戏指南书的商机,其中不乏原来业务与游戏无关的大出版社,比如现在还存在的迪腾出版社,以及已经成为城邦集团一部分的新锐出版社,都涉足了这一领域。
不过其中,日本任天堂游戏指南最知名的发行商是花间出版。销售华坚出版物的经销商叫华泰书店,所以这家出版社出版的游戏攻略书被玩家俗称为“华泰攻略”。
当时在台湾省,还没有中国版Fami,而任天堂的代理商只负责进货和发货,几乎不需要特别关注营销。游戏的中文名字怎么叫,基本就是看这些进口商,水货,磁带盗版,或者发布盗版攻略的人开心了。
有时候一个游戏有好几个名字,最后最流行或者最受欢迎的会成为正统。
华泰书店是当时台湾省最大的游戏指南翻译公司。据说“太空战士”这个名字是他们在出版攻略书的时候匆忙发明的。毕竟在那个年代,游戏无非就是小孩子的奇思妙想。前年ENIX推出的RPG 《勇者斗恶龙》是游戏内容的翻译,和我们内地版一样,但显然他们当时并不觉得《最终幻想》之类的东西听起来很好听。
经边肖考证,FF1最早出现在台湾省电子游戏刊物上,是1987年11月5日《电视游乐杂志》第八期。当时在新卡预览单元的译名是《公主的苦难》。考虑到FF1的剧情,虽然当时名字没什么大问题,但事实证明,我们台湾省的同胞现在也不用玩《第十五代公主的苦难》了。
《最终幻想》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Square的开发团队决定新游戏的详细名称之前,就确定了游戏名称的缩写会是“FF”。最初的命名方案之一是“战斗幻想”;因为已经有了同名的桌游,所以改成了目前已知的《最终幻想》。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由于当时松鼠运营不佳,虽然他的作品在PC平台和FC上推出,但销售情况并不好,所以他将这或许是最后一部作品命名为《最终幻想》。但制作人坂口博信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虽然“当时在公司有一种末流的感觉,但其实只要是F开头的都可以用。”从而否定了这个传言。
回到台湾省,当时,中国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受欢迎的“土著”日本队专题片《太空战士》。
回想一下FF1的游戏内容:天空(太空)有空船在飞,士兵打怪物(勇士)3354。战斗画面中,四个冒险者组成一组,刷砍画面右侧的怪物。可能是为了兜风,就是这个名字。毕竟平心而论,那个时候,世界上没有人会想到这款游戏会出到15代。如果叫《太空战士》,从当时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种作弊的行为。
到了1993年左右,随着版权时代的巨变,在土炮制作的《风之狼》和大量资金授权的《精美收藏攻略》等竞争对手的夹击下,华泰书店结束了攻略业务,在很短的时间内淡出了游戏出版物市场。但是这个译名已经很难回了,所以台湾省同胞继续当第六代太空勇士,第七代太空勇士,第八代太空勇士。
PS时代末期,台湾省攻略的部分发行商开始使用《最终幻想》的译名,或者干脆直接打《最终幻想》。最微妙的是把FF9翻译成“空9”,可能会被认为更优雅。
但不管叫“太X”还是“空X”,都还是来源于1987年第一部盗版攻略版《电视游乐杂志》的翻译。大部分台湾省的年轻玩家不能接受这个名字,会用译名“最终幻想”或“FF”等游戏主管部门认可的官方译名来代替。
还真别说,当边肖第一次听到《太空战士》这个词的时候,他还以为是一个中二的游戏。没想到中间有这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