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企名网金融
近日,华润、中钢、中核、中国诚通等26家央企通过官网、微信官方账号等多种渠道公布了353家打假央企名单,宣告新一轮央企打假浪潮正式开始。但此前曝出渤海银行“新易存”挪用28亿元,引发四波疑似假央企做担保事件。央企“李鬼”肆虐,合伙人难以分辨真假。国有实体深受其扰,严重影响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背靠“央企”这棵大树,是实力雄厚的象征。在个别行政场所的施工招标竞争中,“不审即中”,签订利润丰厚的合同。如果做得好,还可以找一家北京的机构,让这些机构短期成为股东,然后迅速注册错综复杂、数量众多的子公司,把实际控制人埋在深处。这一系列操作成就了假央企的生存之道,也是“生财之道”。
纵观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假央企,不难发现共同特征,伪造注册信息,支付中介费,成为央企子公司;企业名称中含有央企名称,但实际控制人不是央企;企业名称中含有央企名称,但没有关联。SASAC此次公布的353家假央企,大部分是以虚假材料骗取注册的欺诈行为,这是他们掩人耳目的主要手段。
在353个央企假名字中,“xx建筑有限公司”出现频率最高,有78个名字。建筑类包含了类似于房地产公司的属性,不仅在招投标过程中更有优势,而且办理银行贷款也更方便。第二频繁的是“xx实业有限公司”和“xx科技有限公司”,各有47个。其次是“xx工程有限公司”37,“xx能源有限公司”19。
为了更清晰地探究假冒央企的“保护色”,通过天眼长平台,对上述五类公司的司法风险、经营风险、公司发展、经营状况进行了查询,发现:
通过天眼查APP查看假央企的变更记录和历史股东信息查询,假央企的原股东很多都是自然人或者纯私企,没有任何国资背景,然后突然会变更股东,成为央企多级子公司,还会伴随着“变更公司名称”、“大幅增加注册资本”、“变更法定代表人”。比如3月29日注册的广州三航科技有限公司。
前期一些假央企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的方式投资了大量公司。股东变更为央企关联公司后,大量公司获得国资背景。以“重庆郭蕊中成实业有限公司”为例,通过股权穿透功能,可以看到其在国外投资了几十家公司,可以查看企业直接和间接投资的企业数量,对应的控制路径和投资比例。
一些变更股东的假央企,在国外投资很多公司,但业务痕迹很少,比如“无行政许可”、“无商标专利”、“年报社保人数多年为0”等。比如中一茂实业有限公司,实际控制权74个,但业务痕迹很少。看年报,社保工作人员只有两个。
由此可见,如果出现上述特征,假冒央企的可能性较大,天眼长平台的各种风险提示也会做出相应的警示。
回顾渤海银行南京分行28亿元质押担保事件,天眼查APP进一步证实,涉事企业华业石化原是华业能源的100名股东,随后两家公司出现“母子易位”
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官网证实,华冶石化南京有限公司已上假央企名单。
(photochina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关于不法企业假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有关情况的公告》)
国资委公示假冒央企名单,提醒公众提高警惕,注意风险防范。有效震慑不法分子,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如发现“假央企”、“伪国企”等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举报。Skycheck也提醒企业和个人,在做出重要的商业决策之前,要弄清企业的真伪,以免上当受骗,造成自己的财产损失。
(徐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