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航运大亨卢作孚的不平凡人生
卢作孚不仅是同盟会成员和四川护路运动的参与者,还是长江航运一代霸主、中国船王民生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也是宜昌40天大转运奇迹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可与抗战初期法军在敦刻尔克的撤退相提并论。是政府杰出服务勋章获得者,抗战胜利一级勋章获得者。
卢作孚不仅是一位实业家,也是民国初年“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是北碚新城及其“经济特区”和“文明社区”的规划者和创建者,是民间西部科学院的创始人和首任院长,是中国西部开发的先驱。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化和文明转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工业、交通、文化和国防“四化”的最早倡导者和勇敢开拓者。他的理想不在于个人的升迁和财富,也不在于家庭、公司和地区的繁荣,而是在中国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新世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宁愿“在花园里建自己的小屋”,也不愿“建自己的花园”。
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作孚先生放弃预定的欧洲之行,投身于反侵略战争,提出“民生公司首先动员参战”,亲自指挥民生公司运出川军部队抗日。他一改拒绝做官的态度,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委第二副大臣兼农工、贸调委员会运输联合办公室主任。1938年初,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二部长。在武汉,他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所有兵工厂和钢厂的撤离和运输。
1938年秋,武汉已沦陷,3万多人和10万吨重要物资仍滞留在宜昌。这10万吨物资,是中国苦难的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钢铁工业等战略支撑产业的最后一根骨头和血液,是抗击日寇、复兴兵器工业的最后一部分物质精华。如果不能及时运到四川,不仅大后方的军事工业重建要费很大的劲,而且一旦被日军掠夺,后果不堪设想。但此时通往后方重镇天津、川江的重要交通要冲,已临近船只无法行走的枯水期,形势万分紧急。卢作孚临危不乱,开始了著名的宜昌大撤退“三段航程”,指挥船只冒着日军炮火和飞机轰炸,在40天内把要运走的人员和重要物资全部运走。
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严最早把“宜昌大撤退”比作“敦刻尔克大撤退”。但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依靠的是一个国家的实力,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在当时的背景下,机械施工运输能力和装备水平,40天10万吨装备和3万多人的运输能力,宜昌大撤退完全靠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所以经历了宜昌大撤退的严说:“这是中国工业史上的敦刻尔克,这是中外战争史上唯一的一次撤退。”宜昌大撤退结束后,国民政府两次授勋卢作孚。对于这一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卢作孚只是在家人面前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甚至没有给孩子们看奖牌。在卢作孚不平凡的一生中,他也经历了一场堪比宜昌大撤退的抢食潮。
1940年3月,前方粮食告急,后方粮食市场告急。1940年7月,在粮食问题已对整个抗战进程构成威胁,三个月后仍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国民政府在卢作孚交通部副部长一职未撤的前提下,紧急任命卢作孚为国家粮食局局长。这是宜昌大撤退后,卢作孚面临的又一次危机。国民政府希望他能迅速走出前后方粮食告急的阴影。再次是陆老师亲自指挥整个操作。他每天夜以继日地战斗,制定了运输计划,调动了大量人力。几个月之内,一些公共粮仓集中了足够的粮食,解除了危机。
1952年3月15日,毛泽东回顾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时说,中国工业界有四个人不能忘记。他们是从事重工业的张之洞、从事化学工业的范旭东、从事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从事纺织业的张謇。
第100名——华漫影视回归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