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音频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招投标已从2013年《电子招标投标办法》颁布的纸质时代进入电子化时代。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电子交易取得了快速发展。近两年,各地更进一步,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率,推动实行当面开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对无面签开标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2020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NDRC)在《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中明确,“全面推行网上招标开标,今年内实现所有法定项目网上招标开标”。可以预计,没有面对面的电子招投标和开标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不过,不见面开标是最近两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江苏是较早实行无会开标的省份。早在2017年,一些地方就开始实施。2019年搭建了全省统一的无会议开标平台,并全面推广。到2020年一季度,全省无会开标在部分城市达到80%。笔者以江苏缺席开标系统标准版为基础,总结了缺席开标容易出现的七个问题,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联系不上投标人的问题
很多地方不见面开标刚刚实行,平台的技术和功能还不完善,投标人还不习惯。在开标过程中,投标人不及时响应。这时候就要及时与投标人取得联系,以便了解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解决问题。但有时不到现场开会,无法通过开标大厅的网络及时联系到投标人。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考虑了两种方式来开辟与投标人的其他沟通渠道:
第一,投标人进入签到大厅时,要求投标人代表登记联系方式。这个方法比较直接。如有问题,可直接联系现场投标人代表,及时解决问题。然而,也有限制。不满足开标,签到不是必须的程序。如果投标人未能签到,将不会有联系方式。现在正在考虑完善这种方式,将联系方式的登记时间提前到上传招标文件的时间,但前提必须是保证联系方式的安全保密,联系方式只能在开标时间后查看。目前我们正在评估该功能的安全性,如果能做到安全,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是通过会员诚信数据库查找联系方式。缺点是这种联系方式有时不准确,可能无法及时联系到现场投标人代表。
第二,差额验证的问题
目前,信用体系不健全,招投标项目仍普遍实行保证金制度。在招投标过程中,何时查保证金,实践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开标过程中查,一种是在评标过程中查。以江苏为例。全省十三个市,开标过程检查五个市,评标过程检查八个市。如果现在不见面开标,投标人不在现场,开标过程中的验证有时容易出现问题,导致开标停止,甚至误退投标文件。如果在评标的核查中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开标的顺利进行是可以保证的。
问题是按规定押金应该查哪个环节?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30条和财政部87号令第33条规定了两个si
同时,财政部87号令第63条和国家发改委2017版招标文件范本明确规定,未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交保证金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投标文件。从该规定分析,未按要求提交保证金的投标文件应在评标过程中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即保证金的核实应在评标过程中进行。
所以把保证金验证放在评标环节是没问题的。
第三,系数提取问题
招投标制下的工程招标一般涉及开标现场抽取相关系数。目前主要有电脑摇号和现场摇号两种抽取方式。电脑摇号,竞拍者一般不太信任,所以现在摇号用的最多的是现场,乒乓球摇号机居多。
要注意摇号机的使用,因为投标人对招标组织者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尤其是现在不见面开标。有时候由于摄像头角度和清晰度的影响,竞拍者可能看不太清楚摇号的全过程,会增加自己的疑虑。同时要特别注意器材和球的质量。装备和球的质量会明显影响概率,质量越差概率差异越大。实际操作中,同一个系数连续抽了三次,事后证明球的质量有问题,设备也有问题。但问题是,不太可能经常检查球和设备的质量,以确保系数抽取的公平性和随机性。
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使用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电子彩票平台。抽奖过程可查可验证,抽奖痕迹和随机因素可长期保存,可追溯。确保过程和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完全随机,不受设备和人为因素影响。
其次,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无需抽签的系数确定方法——“双盲两步系数确定法”。这种方法的系数完全由所有投标人的报价决定,任何投标人的报价都会影响系数,可以是双盲随机的,由系统自动计算。
比如:先设置几个字母。
K
M
S
G
假设招标文件规定K值范围为93,94,95;
投标人有三家,报价分别为:元,元,元;
那么M==元;
S=1 2 3 4 5 6 7 8 0 9=45G=5,所以k=94
前提:K值的取值范围必须是2个数字,5个数字或者10个数字,因为G的取值是0-9算10个数字,这样相等数量的G值对应一个K值,保证了相同的概率。
实施好处:不需要抽签,开标现场会更顺畅。在报价出来之前没有人能预测K的值,所有投标人都可以影响K的值,你怀疑K的值有问题,就是怀疑自己有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公平公正。
这个方法有点绕。其实道理很简单,操作也很方便。都是系统自动计算,没有人工参与。
四。投标文件的解密
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个不符合开标的项目。投标截止时有三个投标人。解密的时候,两个竞拍者正常解密,一个竞拍者解密失败。代理公司反复联系,投标人找各种理由不解密。等了一个多小时,他们也无法直接取得联系,最后项目中标。很明显投标人故意不解密,想让项目走招标路线。但按照一般的电子招标协议,这种情况只能提交给投标人,没有任何限制措施,目前在江苏基本都是这样约定的。通常情况下,正常竞买人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只有少数竞买人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同时,招标失败后会重新招标,容易导致串通投标。
如何根据法律法规解决这个问题?
103010的第31条规定,如果投标文件
鉴于上述情况,对照上述规定,应该是投标人取消投标文件的情况。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要在招标文件中增加一条约定:“因投标人原因未解密投标文件的,投标文件将被撤销,保证金不予退还”,就可以通过保证金制度来约束投标人的投机行为。
五、投标人名单泄露。
当开标环节中投标人少于三人时,系统将在开标时间自动显示所有下载招标文件的投标人的姓名和上传招标文件的名单。这会影响第二次投标。本来投标人就不多,名单泄露了,重新招标就容易串通投标。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开标时投标人少于三个,系统就会自动屏蔽所有投标人的信息,只显示投标人少于三个,所以应该作为流标处理。
六、投标人泄露的数量。
无面对面开标的设计原理是通过网络直播技术,达到与现场一样的开标效果。开标前,投标人会陆续进入网上开标大厅,每个投标人可以占一个座位,就像现场一样,身临其境。通过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场景,投标人很容易知道有多少单位在投标。在投标人很少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很容易被个人投标人利用。可以提前准备几套不同方案的招标文件,在开标前最后两三分钟根据投标人数选择投标方案或弃标。
这个问题在面对面招标中也会发生,但无法避免。现在我们不亲自开标,可以用技术手段避免这种情况。通过技术改造,投标人在开标前只能看到自己是否在座位上,看不到大厅内其他投标人的数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七、投标文件不能开启。
目前电子招标会一般要求投标人提交备份电子标书。当投标文件因系统技术问题无法打开时,将启用备份电子投标文件。但是如果在开标时没有遇到这个问题,也没有备份文件可用。虽然这个问题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要考虑到突发情况的发生。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两种方式。
首先,在招标文件中增加一个协议。因交易系统或系统硬件故障等非投标人自身原因导致投标文件无法正常开启的,经申请可现场封存投标文件,待技术问题解决后可开始评标。
第二种是“云端预存,双向解密”,即投标人同时上传一份相同的备份投标文件,放在云端,遇到意外情况会激活。这和现有的面对面招标提供备份电子招标文件的思路是一样的。但据笔者了解,这一技术思路在一些地方已经提出,正在研发中,并未付诸实践。
标签
不露面无纸化招标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不露面招标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在实践中会不断发现问题,依据法律法规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完善问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在招投标中应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智能,逐步形成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规范、标准和体系,确保开标不见面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布局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