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莉
中介房产差价250万,这是一个热门话题。
10月12日,深圳的夏女士在社交媒体上爆料。今年年初,她花了4150万元在深圳南山区买了一套二手房,并支付了1万元的中介佣金。原来,大年三十,谁知刚搬进新居的夏女士从以前的业主和邻居那里了解到一个情况:该房产挂牌价3800万元,最后竟然收了3900万元,让自己的购房款“贵”了一截。
更离谱的是,在交易中间,中介疑似吃了250多万元的差价。并将差额250万元分三次转入中介的账户。事发后,涉事中介中原地产发布声明称,卖方与第三方公司签订服务合同,第三方公司收取其服务费250万元。第三方公司与中原地产无关。
如果中原地产的说法属实,说明房产交易经过了两家中介。中间收取的费用,其中一笔是中介佣金1万元,还在市场价格范围内。而第三方公司收取的250万元房产销售策划服务费,明显超过了一般中介的收费标准。
真相是什么?到底谁收了250万,中介费是有猫腻的,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近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表示,深安房地产公司的行为已被核定为C级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已记入星级评定平台。
“业主朋友”是谁?
深圳湾1号夏女士买的房产,是深圳的“网络名人”楼。
据夏女士回忆,1月23日,中原地产表示,这套5000万的房源可以卖到4150万,夏女士同意了。签约当天,双方都去中原地产签约,对方业主带了六个人。整个过程中,业主一言不发,由中介员工操作。
事发后,夏女士得知中介吃了250万的差价。她曾找中介公司要说法,对方称负责的员工已经离职,拒绝夏女士查询相关交易信息。夏女士说,对方销毁了所有资料,挂牌价也找不到了。
夏女士后来才知道,原来的房主已经和另一家房地产公司签了协议。买房当天,对方来的六七个人中,还有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人在场。“我和中原地产签了买房协议。为什么我需要另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场?不清楚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一位卖家也爆料说自己好像也遇到过类似的套路。他说自己在三四线城市,打算卖房子。挂在网上后,很多中介联系他,意思是他的净价(税费和中介费由买家承担)是58万元。然后他们签合同的时候,合同价格可能是60万元甚至更多,要私下再签一份合同,把多出来的钱和他分了。
卖家说他听了很不舒服,暂时搁置了销售。
在深圳夏女士事件中,很多网友都做出了自己的猜测。
天空调查显示,中原地产代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起源于香港,隶属中原集团。是深圳一家大型专业房产中介机构,代理项目涉及普通住宅、豪宅、别墅、公寓、商铺、写字楼、城市综合体、主题地产等物业。
谁拿了20万?
那么,这250万元的费用是中原地产收的还是第三方公司收的呢?
据前业主张女士介绍,2020年11月,深安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与她签订了《房地产销售策划服务》合同。当时说是独家代理,实际签合同的时候是中原地产。
在张女士提供的一份合同中,有一栏是“物业情况及意向价格”,需要填写甲方实付价格金额。同时,双方同意,乙方及其
约定服务费为实际成交价格扣除甲方实付价格和支付房地产公司佣金后的剩余金额。“后来合同改成了我们的实收金额3900万,其他都没发生。钱转过去后,重写的合同被撕毁了。”前业主说。
深圳市深安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负责人左女士表示,深安地产虽然有中介业务,但这次他们并没有参与中介业务交易,收取的250万元是策划服务费。因此,夏女士购买该房产与其公司无关。
认为从合同内容来看,虽然认为250万元差价是服务费,但实际上是居间合同。根据国家《关于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的通知》规定,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最高不得超过成交价的3%。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表示,深圳深安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违反了“佣金透明化”的要求,在保底代理销售过程中未能明确佣金标准。违反《深圳市房地产中介行业从业规范》中介机构不良行为清单》第二十六条C类:其他被自律专业委员会核定为C类的不良行为。违规行为记录在星级评定平台,并抄送相关征信机构。
目前,夏女士已收集证据,并向法院提起诉讼。“除了追回250万元的差价,我的诉求还包括要求中介公司退还交易服务费,并书面道歉。同时也希望大家以后买房的时候,注意一下有多少中介,中介费是多少,避免上当受骗。”
信息垄断“玩弄”买卖双方
有了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重视,真相应该很快就会大白。但是,长期以来,房产中介的服务和收费一直比较猫腻,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吐槽。
按理说,中介作为中介服务提供者,其工作贯穿于信息发布、价格谈判、房屋交易等整个缓和过程。但在现实中,中介机构似乎更热衷于扮演信息垄断者的角色,利用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开展经营活动。
比如在房屋交易看涨的年份,中介可能会采取“捂盘惜售”的策略,刻意保留优质房源信息,等到价格上涨后再推出。再比如,中介为了促成交易,会故意向潜在买家传递房源紧张的信息,甚至发布虚假房源,就是为了让你来咨询。
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发布和获取信息。房产中介继续按照信息贩子的做法,迟早玩不下去。不久前,杭州推出官方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个人可在上面自主挂牌,吸引了不少人“尝鲜”,其他城市也纷纷推出类似平台。
企名网,https://www.zhucesz.com/,公共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