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证券时报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今年,比亚迪加大了对新能源电池的投资,并在广西设立了多家公司。但是,并没有太多的人气。9月16日,市场盛传比亚迪某子公司全资收购广西某小微企业,更名为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提高至1亿元。
很快,这个消息被证明是假的。原来比亚迪被“李鬼”盯上了。比亚迪公司得知后,紧急向南宁市行政审批部门反映,该收购案系其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册,一系列工商信息变更材料均为伪造!
比亚迪反映伪造公章。
近日,市场传出比亚迪旗下子公司全资收购南宁小中正商务秘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宁小中正”),公司更名为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新能源”),注册资本由30万元增至1亿元。
9月24日,比亚迪称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为假货,其伪造比亚迪公章和王传福签名的消息属实。比亚迪已报警,拒绝评论具体情况。
9月20日晚,广西南宁市行政审批局网站公示了一份关于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注销的登记决定。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9月20日,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向我局营销服务科举报当事人利用其身份信息骗取公司登记,并于2022年9月16日提交了《当事人变更登记注销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南宁市行政审批局于2022年9月20日受理并调查。
经查明,当事人在申请公司变更登记时提交的材料中,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公章和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传福的签名系伪造。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传福对此登记不知情,事后也未追认。
南宁市行政审批局表示,当事人的行为属于提交虚假材料或者以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申请人应当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该局决定于2022年9月16日撤销当事人的公司变更登记。
律师:涉事公司涉嫌侵权。
中国某券商记者从企业搜索网站发现,南宁小中正成立于2020年2月,注册资本仅为30万元。今年以来,南宁小中正进行了一系列工商登记变更。
7月1日,公司投资方变更为农占70%,于占30%。
9月16日,公司主体名称由南宁小中正商务秘书有限公司变更为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由企业管理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教育信息咨询等变更为。转向新能源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电器配件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这个业务范围和比亚迪的业务差不多。公司的市场主体类型也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变更为“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将公司出资人由农、于变更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注册资本由30万元变更为1亿元。
9月21日,南宁市行政审批局撤销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登记决定的次日,公司股东变更为农和于。公司名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已经恢复到9月16日之前的状态。
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剑锋在接受经纪公司中国采访时表示,e
吴进锋指出,《民法典》规定,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姓名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扰、盗用、假冒等手段侵犯他人姓名权或者姓名权。此外,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除有投资关系或者授权外,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企业或者其他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名称。本案中,南宁小中正商务秘书有限公司假冒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公章及其法定代表人签名,通过假授权申请变更企业名称,企图达到不正当竞争的目的。该公司涉嫌侵犯比亚迪的企业名称权,损害其企业形象。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在发现相关事实后,及时向企业登记部门申请撤销对方公司企业名称变更登记,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除了及时向企业登记部门主张权利外,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不正当竞争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其不得使用“比亚迪”名称,并赔偿损失。
比亚迪继续加大在广西的投资
比亚迪在广西成立比亚迪(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虚假消息广为流传,或与比亚迪加大在广西的投资有关。
从今年4月份开始,比亚迪落户广西南宁后动作非常快。
7月,比亚迪分别成立南宁比亚迪新材料有限公司、南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有限公司、广西东盟福地电池有限公司。
今年,比亚迪在广西多地落地了电池相关项目。在近日广西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第三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方案》中,与比亚迪相关的5个新能源项目被列入预备计划。具体为南宁永州富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动力电池扩建项目、广西东盟富迪电池有限公司10GW混合动力电池及5GWh新型电池项目、南宁比亚迪新材料有限公司3万吨碳酸锂项目、南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智能新能源汽车综合试验场、李玲工业园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园项目(一期),相信这些项目将为南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据比亚迪在广西投资的最新消息,9月9日,广西-东盟福地电池比亚迪10GWh混合动力电池及5GWh新型电池项目开工。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总用地面积约975亩,主要用于电池单体、模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制造。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9000个。
编辑:战术常数
校对:王金城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