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看到的是,动漫行业从2016-2017年的融资热潮,到这两年的逐渐降温。几乎大部分动漫公司都能获得或多或少的融资来维持现金流,现在大家都在强调自主造血的能力。
36Kr最近接触的问问动画,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产动画公司。今年7月5日刚刚庆祝了15周年。他们的成长路径和行业观察如何?我们采访了ASK创始人宋宇。
问问动漫十五周年IP集锦
1.如果回顾15周年节点,ASK有没有一个关键节点?
宇轩:纵观15年,有三个关键节点。首先是确立公司刚成立时的调性是什么。说实话,这个行业比较苦,我们成立的比较早。当时我就说,如果你想从动漫赚钱,那就尽快转行吧。做这一行必须要有“初心”。
第二个关键点,我们成立快三年了,需要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刚开始的时候人少,成本也比较低。成立三年后,会接触到一些比较大型的项目,必然需要更多的人手,涉及对外合作。
在国际动画格式方面,几乎没有一家动画公司能够独立制作一部电影。当一个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深,从业者的素质就会向更细分的领域发展。当时比较麻烦的是,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当时我们公司从前期策划创作到中后期制作,各种工作都有。事实上,这种结构并不健康。我们最终的选择是,还是希望做内容的源头,更专注于策划和创作。但是我们也会并行做一些代工。毕竟要解决生存问题。
第三个节点,其实应该是几年前。我们开始接触资本市场,行业也处于热点。我们抓住了热点,去了一个行业内偏向内容来源的领域。因为只有到了比较高的地方,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2.你提到你更喜欢成为内容的来源。大意是什么?IP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宇轩:我们有两个选择标准:一是是否适合ASK。不可能说有公司或者创作团队说我什么都能做。这样的公司一定不是原创。在这种状态下,需要分析团队内部主要环节的人的调性。比如ASK,比较适合做一些热血的项目,或者青少年的东西,可能比作品的年龄要高一些。
第二是要看整体市场的接受程度。商业模式的搭建是核心必须是你自己,你要有自己独立的创作思想和个性,外壳可以是大众化的梗,也可以是大家都在追的题材。其实剧的类型就那么几种,你是逃不出那些模式的。你选择核心,然后包装市面上相对时尚的外观。这就是内容建设的过程。
3:你是如何控制孵化成本和数量的?
宇轩:每个项目在规划阶段都会有预算状态。如果我们选择全部在内部完成,这项工作往往是一项忠诚度很高的工作。我会保持五年以上的产品创作状态,做一个比较大的世界观,加入更多的角色来构建这个故事。比如《最后的召唤师》,我们完全原创的IP漫画,已经连载三年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根据整个集团进行推导,比如单个月的成本或者单个季度的成本,知道投入产出比是什么样的。
另外,更简单的说,我们会寻求一些外部的合作,ASK会提供方案或者剧本,比较有规模的漫画CP来完成漫画的量产,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因为这几年漫画的CP公司其实已经相当充分的扩大了产能,资本的热度在退潮,作品的热度也在退潮,这是一个好现象。这就需要CP把作品的基础打牢,不然一阵风就倒了。对外合作时,我们通过支付稿费的方式进行合作,然后采取版权分成的方式,让作品未来的权益由大家共享。
4.什么样的IP可以去动漫?有没有一些评判的标准?
宇轩:其实有一些,但我觉得这个标准并不完全适用。我给你举个例子。一般认为,如果是非独家作品,在腾讯动漫等单一平台上一个季度的自然状态下,人气超过2亿,收藏超过30万,就被认为是有S级潜力的作品。当点击量超过5亿,收藏达到50万,基本可以判断这部作品可以放大了。
但是作品有时候是否适合放大,用什么方式放大,就不好说了。有些作品先适合动漫,再适合游戏商业化。但是有些作品只适合漫画放在那里,有了粉丝群就可以直接换,因为动画的形式不适合演绎,或者整个作品的动画难度太大。
5.现在ASK原创动画作品的开发周期是怎样的?
于聪:我们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追求数量,但是会保证一个稳定的机制,不断有新的东西出来,不断有东西被比较。
目前每年策划5到6部电影,实际创作差不多3部。一部电影最后可能存活下来,最终我们会把资源集中在一部电影上。因为基本上要看一个项目成功不成功,半年就够了,最长不会超过九个月。看它前三个月的增长,基本数据已经可以确定了。半年左右进入付费环节,看看有多少读者愿意付费。有时候用户对点击率高的作品的付费意愿不一定强。
最后的召唤师
https://www.zhucesz.com/也是生产委员会的形式吗?日本和日本有什么区别吗?
宇轩:有区别。日本的生产委员会成立之初,因为整个产业链是完整的,所以大家从前期就被捆绑在一起。从风险系数的角度来说,在IP、制作方和开放方之间平均分摊比较安全。整个制作委员会的建立已在策划或创意的基础上付诸实施。
而这种模式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你首先要让大家看到,东西质量是可以的,商业开发窗口一直是敞开的。比如我先把剧本拿出来分场景。你看了之后觉得不错,可以进来一起做。如果有人后来想在动画的基础上开发一款游戏,我们会讨论他们重新投入多少,占多少。日本在规划阶段基本完成了所有窗口的对接。
7.目前国内整个动画的制作能力还是以平台为主,但是平台数量有限,制作能力有限。作为动画公司,ASK有办法挖掘自己的产能吗?
宇轩:我们的产能布局已经到了接近完成的阶段。我们也支持一些团队,让我们通过小投入获得优质产品。我们还会通过转让部分项目份额来绑定优质产能。
短期内不会做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如你所说,产能是有限的,优质高效的产能更是有限的。每个行业的顶尖人物永远是少数。不要指望它的基数在短期内变大。一个行业要想真正提升,完善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你需要更好的人来教新人。所以这对于我们目前的行业来说还是比较初级的。
8.说到投资,ASK在投资方面有什么样的偏好,大概会投资什么样的公司?
宇轩:我们会投两种:一种是跟我们差不多或者完全一致的,也就是比较稳定的。另外,我们会投一些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比如《黑客帝国工作室》,这完全不符合我们的调性。创作的风格和理念都不一样。所以之前很多业内人士评价我和Matrix是不合作的伙伴,因为我们几乎是两条平行线,大家都是平行的。
谈创作更多的是吵架,可以持续三个小时,因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他接受的更多的是欧美,因为他之前帮助欧洲出版社和漫威漫画等合作伙伴创作了很长时间。从小看日本漫画和日剧,和日本合作的比较多。我们是比较稳定的公司,日本工业化的进程其实已经很成熟了,所以我会追求那种状态。矩阵可能追求的是我专心渗透行业,打开一扇新的窗,或者一扇新的门。
所以两种投资模式,寻找与我们一致的调性,更多的是补充产能,把现有的东西做强。投资矩阵的调性完全不一致,为了让公司的业态更丰富。
工作室作品《红日》
9.其他投资布局呢?
于聪:对于漫画,我们投资了上海的《永远勇敢》。这家公司可以实现7到8条产品线并行。在此之前,他们画了《全职高手》,一些高付费率的作品是在海外制作的。公司财务状况相对稳定,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其他人和我们一样投了《神北客》,他的漫画代表作《中国之魂》已经开始电影改编。此外,他在台湾的2D动画发展得非常好。除了投钱,我们还会给他项目,帮助他成长。所以其实对于产能的布局来说,这个状态已经接近我的预期了。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投资调整。
10.我们是不是也有一些出海的动漫?国外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动画片?
于松:对。103010出海去韩国。你会觉得你在国内看到的日本动画质量很高,因为只有质量最好的作品才会出海。如果你去东京,晚上没事就打开所有的电视台,你会看到大部分动画都不如现在国产的好。
海外代理在中国拿作品的逻辑不仅仅是选人头,而是选择自己国家的一些稀缺品类作为补充,比如偏国风的,魔幻的,更长远的。103010在韩国流行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画质比普通韩国漫画高一个阶段;另外一个韩国漫画可能是比较单剧的,就算长也是单剧,都是散漫的形式。103010作为一个有长篇故事贯穿其中的页侠作品,当地观众会觉得新鲜,所以他会选择我们的作品。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