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说国潮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例子,就不得不提“飞跃”这双白鞋。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大福橡胶厂,前身是解放鞋。后来在设计上改变了单一的颜色,在鞋上增加了红蓝缝线,鞋底轻便耐磨。当时几乎人人都有一双,成了不折不扣的国货代表。
但和所有流行品牌一样,飞跃也难逃被“抄袭”的命运。由于工艺简单,成本低,80年代前后,各种飞跃鞋充斥市场,出现了鞋底破、开胶、磨脚等问题,使得飞跃鞋不太好穿。而且几十年没变的造型,加上国外品牌和新兴品牌的冲击,飞跃鞋逐渐从年轻人的视野中消失。
后来,在年,法国人把泰特斯送到中国参加一个武术班。他看到武术班的学生都穿着飞鞋。就像中国人穿腻了Leap,外国人其实也穿腻了匡威,所以派克斯觉得这双小白鞋稍微设计一下就可以卖到国外去。后来他发现岳飞没有注册国际商标,就赶紧用飞跃拼音在欧洲注册了商标,强行包装了一个“法语版”的飞跃。
然后Pettes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宣传,说是一双东方色彩很浓的少林僧鞋,借助名人博主和模特的流量带货。人们以为这鞋比匡威酷多了,“法国版”的leap瞬间风靡国外。目前仅在巴黎的飞跃店就开了100多家,价格甚至达到了上千元人民币。
虽然飞跃鞋的成功是一个外国人创造的,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中国的一些品牌也逐渐发现了这个问题,逐渐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比如纽约时装周上的“李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宁一直是一个土气的运动品牌,没有人会想到它会和时尚有关系。但2018年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秀场后,变得又酷又潮。整场秀的主题“启蒙”,让海内外潮人着实眼前一亮。
其实复古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李宁在服装剪裁上花了不少功夫,既保留了几十年前运动套装的宽松感,又让它看起来立体有修养。应该说,李宁对潮流的理解,让原本传统的运动服变得更有街头感,更清爽。
回顾李宁这两年的服装产品,可以看到李宁的设计师在认真做产品,对运动潮流文化有自己的创新精神。正如李宁自己所说,“每一季,中国李宁都把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在第一位,以此向世界展示自信的中国文化。”
如果说飞跃鞋让我们看到了国潮的可能性,那么李宁无疑为国潮开了一个好头。我也希望这只是中国国潮的开始,而不是高峰。
随着李宁的成功,国民时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品牌开始以“国民时尚”的名义推出新品,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也让很多老品牌复活。“国潮”二字成了这些品牌的摇钱树。
这些品牌推出的全民潮流,大多是投机取巧。当90后逐渐在社会上扎根,他们成为市场上巨大的购买力。他们用当下年轻人的一部分童年记忆投射到产品中。说白了,他们无非就是在卖感情。
利用这些消费者的感受,看到商机就冲进去,干脆印上“中国”二字,为国际时尚正名。单纯用“”这个词,并没有深入到服装潮流的本质,这种“民族时尚”最终只能成为“民族嘲讽”。
用情怀包装产品可能会火一段时间。但等这股浪潮退去,谁在裸泳就清楚了。各种品牌在借助国潮赚快钱的同时,也在消耗大家对国潮的热情。没有创新和核心,再多的新鲜感也救不了一个品牌。
创造潮流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真正认真研究产品,并且恰当地融合了我们民族文化核心的产品,才能称之为民族潮流。目前这些所谓的民族时尚服装,总有一天会离开网络的C位。届时,一个品牌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品质、创新和理念上来。
我依然坚信,只要我们能认真研究产品,融入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核,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成为区别于美国潮、日本潮文化,走向国际的“中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