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沉浸式文化旅游项目如何创新开发运营?十大经典案例深度分享,8位实战专家现场解密!
2021年6月19-20日,由道略旅行业研究院、智课房地产管理学院组织的《夜游沉浸文旅项目开发创新与运营提升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旅游集团、旅游景点、演艺创作制作机构、灯光夜游设备方齐聚一堂,围绕“文化旅游小镇夜游”、“光影表演秀”、“城市空间运营”三大议题进行深入学习、交流和探讨,跟随八位一线实力操盘手的实战分享。
课程一:夜游经济主要模式及项目落地六大评价要素。
道鹿文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演艺行业首席分析师修兵茂。
毛秀兵院长领导的道略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完成了国内多项演艺、夜游的专题研究、市场调研、概念策划。此次对夜游经济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概括性总结,阐述了夜游经济的三大趋势:夜游产品日趋多元化,不再是传统演艺、夜市的“老三样”;沉浸式夜游逐渐兴起,夜游产品场景体验遍地开花;夜消费业态和空间集聚,以大唐不夜城为代表,形成了一大批综合性消费集聚区。同时,根据十余年丰富的调研咨询经验,提出夜游演艺项目成功落地应充分考虑六大关键因素:选址与改造、竞争与选择、消费与需求、渠道与营销、内容与业态、投资与收益,并对不同项目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说明。毛院长指出,目前单一的业态产品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要形成多样化的夜游产品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新产品,才能更有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
课程2:打破城市夜游的新经济
王冬立,莫砺锋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雯学校执行院长。
王冬立老师讲解了城市夜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策略。她以晋江夜游为例,从项目初衷出发,围绕概念规划、深化设计、建设实施、交付运营的项目管理流程,深入剖析了城市夜游发展的“六大融合要素”:地方文化转型的空间位置与形式创意的融合;空间与表演艺术的融合;数字景观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体验动线与业务布局的融合;创造性和实施可操作性的统一;单点项目和全球规划的整合。本文重点分享了打造超级IP的核心价值,IP应用下的空间选址和业态组合创新的经验,总结了城市夜游发展的经验和借鉴模式:抓住痛点,引爆项目,抓住数据,以文化为核心,通过业态创新和科技手段形成新的互动体验,创造创新的消费场景,实现从人流到现金流的运营目的。
课程三:新城市空间中表演艺术内容的生产与运作
叶弘,麻花FunAge演艺产品中心总经理,麻花FunAge系列舞台剧艺术总监、制作人。
作为麻花FunAge中的顶级喜剧品牌,近年来成功切入城市文化旅游项目,从演出管理、剧场运营、定制化内容创作等方面成功孵化“1 N”新空间内容。叶弘老师认为,新城市空间的演艺,因为元素丰富,集看戏、体验、交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还能引导重复消费。这种独特的戏剧体验将成为最有前景的线下娱乐。目前,城市新空间表演艺术的类型分为三种:体验型、餐饮型、游戏型。基于对国内外流行的新空间表演艺术案例的分析,三位莫
以《知音号》为例,周红星先生提出,优秀的沉浸式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产生深度沉浸的三个要素,即包装深度、叙事深度和互动深度。通过对《夜上黄鹤楼》从主品牌打造到文化、服务双IP打造的分析,分享了充分利用项目空间,以空间衍生的时间衍生IP,打造会议展览、婚纱拍摄、空中酒吧、戏剧教育、知音、文创等多元化产品内容的品牌运营经验。并创造了超过50%的二次消费收入。同时,对《知音号》项目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空间定位、投入产出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拆解分析。周老师强调,区内优秀的浸入式项目需要提炼优秀的地方文化,而文化的提炼需要根据项目的核心问题对资源进行清晰的梳理,需要与城市和市民的文化精神形成最大的覆盖和连接,主次分明,而不是单打独斗。同时要找到最大的辐射点,巧妙的替代其他文化,不能简单罗列。
课程五:建业电影城沉浸式游玩
建业电影小镇代理导演、夜游导演胡兵。
作为国内最早参与沉浸式项目制作的操盘手之一,胡兵先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门课程中,他首先总结了沉浸式节目在中国的演变,分析了沉浸式演出的瓶颈,特别指出了“被误解的沉浸”——并不是所有的行军演出都可以称之为沉浸式演出,单一的沉浸式演出无法得到经济效益的支撑。胡兵先生以建业电影小镇为例,从多个沉浸维度分享和探讨了电影小镇以内容为王,创造独特多样体验的经验,如在故事中演戏、在大电影中戏耍、在故事中吃饭、在剧情中生活、在剧中买账。指出目前已投放市场的《知音号》是景区沉浸式夜游的一次成功尝试。综上所述,要通过形式创新、场景创新、体验创新、管理创新、思维创新,把舞台还给游客,让演艺不再是花瓶,让演艺赋能从景区依附升级为多业态整合者,打造以演艺为核心的融合创新型景区。
课程六:探索文旅夜游的多元化发展,以光影沉浸夜游《知音号》为例。
马波,青年灯光视觉艺术家,大型户外光影夜游《夜上黄鹤楼》总导演。
马波老师以北京玉渊潭公园大型户外光影夜游项目《一路有戏》为例,从制作人的角度对项目的故事背景、场景构成、呈现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马博老师认为,光影沉浸体验夜游的出现,是对艺术家创新思维的挑战。如何打破各行业间原有的技术壁垒,将技术层面的视听体验与内容层面的场景故事体验融合,完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是当今“夜游”类型项目最重要的核心点。对于制作方关注的项目制作中创意和预算的选择,马博认为两者永远是一个矛盾的话题。项目中场景中有些作品和设备是用“量”来做效果的,有些是用“质”来支撑体验的。了解并合理分配预算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七:盛世唐城景区夜游经济与“表演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湖北志强集团副总经理、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向华
杨向华先生从城的项目契机入手,就项目的实际情况与瓶颈、转型的思考与探索、唐城夜游项目的创意实践与运营等做了深入细致的分享。通过回顾《万物共生-蔚蓝》演艺产品的创作过程,杨老师表示,一个项目如果以夜场为主,除了一个爆款产品的支撑,还需要其他夜场的互补创作和产品内容的不断延伸,才能在景区形成丰富的产品矩阵。目前《万物共生》、《万物共生》、《大唐系列》三足鼎立的产品体系覆盖了市场上不同层次的游客。但丰富的产品需要市场化运营:运营体系的整体搭建、营销和品牌建设、活动策划与IP建设、品牌建设同等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创新运营”才能形成持久的“流量”,让项目成为永恒的“爆款”。
课程8:“氛围”沉浸式表演艺术如何创新和赋能商旅
郑骏捷,尚锋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文旅事业部总经理。
尚文化秉承“勇于创新,呈现中国之美”的使命,致力于成为演艺技术的创新先锋和引领者。郑骏捷老师分享了高科技沉浸式表演艺术与传统舞台表演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表演艺术与其他业态的配合实现能效最大化,并以年华湾小镇、南京金陵小镇、《大唐倚梦》三大项目为例。无论是年华湾的禅意漫步,江南的秀场,诗情画意的表演,还是《大唐飞歌》模糊了梦境与现实界限的游览船,还有从金陵镇提取的“鸡尾酒扇”logo,金陵美女表演,文心馆展览中心等等。这些都是将文化串联导入项目的一种表现,在外观上凝聚,营造“氛围感”。这种沉浸式表演艺术需要以统一的文化取向为创作基础,紧扣艺术调性,结合艺术景观灯光、互动艺术装置等。与景观、建筑、商业业态、活动运营形成高度统一的“氛围感”和无戏份的沉浸式体验环境。同时,他强调,文化旅游项目需要文化导向和演艺前置定位,否则项目整体效果会比较碎片化,体验性较差,这也是演艺创作过程中最容易影响最终效果的原因。
互动会议:项目咨询
在当晚举行的精彩互动环节——“项目咨询”中,三位专家老师结合本课程主题和实际交易经验,从不同维度分析了四位学员的真实项目,针对项目的痛点和难点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明确了问题的症结和操作方法,帮助学员顺利定位和落地项目。
几位老师提出,目前国内很多夜游和演艺机构前期比较盲目,盲目追求著名导演和大导演效应。其实他们更应该关注新导演和创意制作公司,他们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成熟的执行经验。如果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他们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需要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然后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的文化属性,形成统一的定位,以运营战线的思维,量身定制地策划夜游和沉浸演艺内容,避免决策失误,打造更适合市场的精品。
结束
*本文内容(图文)转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不用于商业用途。本文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道略立场。文章和图片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不小心侵犯了第三方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改版后,微信官方账号不再按时间顺序推送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