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有点突然。
其实早在年底就断断续续听到广汽和蔚来合资的消息,2017年4月也有蔚来的人参加了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的奠基仪式。然而,自那时以来,没有具体的实施。这个消息是在蔚来ES8盛大发布会十天后发布的。业内应该是有点意外的,因为蔚来和广汽的合作模式和之前的蔚来X长安战略合作、蔚来X江淮代工合作、广汽X腾讯/华为的模式都不一样。而是从资金和法律上直接实施——合资成立“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公司”,蔚来汽车长江蔚来基金占股55%,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占股45%。
股权信息更新
12月28日上午,来自蔚来的消息,蔚来55的股份中有10股是临时持有的,这10股将作为新团队的激励股;所以合资公司中广汽和蔚来的比例应该是45: 45。这进一步表明,双方正在尝试这种合资合作的新模式,并打算取得良好的成果。而这10条激励,给了汽车行业的兄弟们很多遐想。
广汽不仅仅是蔚来的代工厂。
消息刚出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广汽应该是JAC的下一个角色,对JAC的制造质量不满是蔚来的新选择;但如果看看广汽,尤其是传祺这两年的表现,就能知道广汽现在的产能连自己的业务都满足不了,那还谈什么给别人代工。所以广汽绝对不会只生产蔚来汽车。一类是近几年快速成长,但新能源业务发展缓慢的传统汽车公司;一个是近期非常抢眼的新兴车企,但广汽和蔚来这两家因为生产问题饱受质疑的车企,都希望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庞大的未来产业中占得先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家公司直接合资,也算是互帮互助,各取所需。
广汽:有资金,有计划,需要快速扩张相对较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广汽在账面上积累了大量资金。2017年4月,其开始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希望在新能源巨大的未来市场中占得先机。但目前广汽集团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和销量都不尽如人意,三大动力产业迟迟未能落地,自身发展水平已经难以满足广汽在新能源战略上的巨大胃口。因此,与已经展现出一定技术水平、即将量产ES8的蔚来合作,广汽可以快速铺开新能源汽车相关上下游产业,为自身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而帮助蔚来用新的平台生产新能源汽车,也可以提高其在新能源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水平。
另外,广汽虽然是国企,但在对外合作方面一直秉承着南方人的开放态度:广汽比亚迪与比亚迪合资生产新能源客车,盛达科技与乐视合资(呵呵,窒息你的梦想!);很少有一些大国企的官僚主义,也不会看不起新兴企业。在合资和合作方面,他们为许多汽车行业开创了先例。这次与蔚来合资,也做到了用钱为大家赚钱的态度(广汽只占45%)。
蔚来:电三种,资质不足,急需在整车和零部件上有实质性进展。
在蔚来ES8的媒体发布会上,李斌被问到最尴尬的问题是关于JAC的代工,而在发布会上,李斌还用“JAC”带上了目前唯一的代工JAC。不负责任的猜测,江淮的生产工艺应该很难让蔚来满意,所以蔚来迫切需要与更有实力的传统车企合作,改进制造工艺,获得produ
目前,蔚来已经在苏州等地自建了电池、电控、电驱动等核心零部件工厂。某种程度上,蔚来在新能源“三电”领域已经积累了不少技术。因此,即使R & amp蔚来整车的d和交付慢,蔚来依然可以依靠“三电”零部件的生产和技术输出获得大量利润。所以和广汽合资肯定会涉及到这部分。还有蔚来最先提出的动力变化模式。如果广汽也能拉进来,这件事成功的概率可以大很多。
可能的合作方式
正式草案的合作领域是研发;d、销售和服务。结合以上因素,推测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具体业务应该有以下几项:
1.蔚来或新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可能是像江淮一样生产蔚来的新能源车,也可能是双方合作推出一些价格更低、知名度更高的新品牌的新能源车。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2.为广汽新能源汽车生产蔚来三电系统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参考本田的发动机生产模式,由东本一家公司生产,东本和广本两家公司使用。只要蔚来的三电系统技术成熟,广汽也可以选择搭载在自主新能源车上。据说广汽已经不满足于只靠自己的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对外合作项目。
蔚来依托广汽的销售、物流、售后渠道,拓展二三线市场。
蔚来的体验店直营模式,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没有问题,但在更广阔的市场,蔚来本身无法支撑这种模式。蔚来大众化产品之后,可以依托广汽的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4.共同推进新能源电池充换电服务。
充电桩、充电车,甚至电站都接入了电网。
5.技术合作
蔚来作为一家从互联网走出来的新兴车企,在“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广汽的优势在于整车和制造,双方的合作可以说是互补的。不过,能合作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毕竟广汽不是铁板一块(微笑)。
总的来说,传统车企和新兴车企的合作是双赢的。广汽以此为契机,拓展新能源相关产业。蔚来依托广汽股份解决资质和生产问题,在研发方面可以取长补短;双方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但从合资公司成立到最终投产,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具体的业务和合作方式才会清晰地浮出水面。希望两家的合作能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场景。
-更多有趣的内容-
欢迎来到我的知乎专栏:智能网联汽车大杂烩。
干货篇:
HUD――又一次鸡肋的配置重生。
自动驾驶汽车不得不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汽车黑客。
或许这就是无人驾驶普及的关键——固态激光雷达详解。
其他知乎收录回答:
石八:如何评价广汽传祺GM8?能否在MPV市场对GL8构成威胁?
石八:如何评价12月2日阿尔法巴无人驾驶电动公交车在深圳的首次试运营?
独家新闻:“车联网”这个概念讨论了这么久。为什么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