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近视等眼部健康问题一直是各个年龄段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千亿级的潜在市场下,近视防控的过度营销越来越多。之前有爱尔眼科“近视有罪”的广告,之后有清捷光学“近视逆转”的宣传。近视真的可以通过手术、药物或仪器治愈吗?
爱尔的眼部广告写着“近视有罪”
手术能治好近视吗?
据中新经纬报道,近日,话题爱尔眼科广告配文称近视有罪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天检App显示,淮安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违反广告内容管理规定,被罚款1万元。处罚包括:未经审查批准发布广告;以奥运击剑冠军钟曼的代言形象误导消费者;“近视有罪,摘镜合理”的文字对近视患者有偏见,违背了良好的社会习惯。对此,不少网友表示不相信,有网友直接高呼“爱尔眼科应该先治疗好自己”。
此前,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全飞秒激光,今天矫正,明天上班”“术后疼痛轻微,不留疤痕,复发率低”等宣称医疗疗效、保证治愈率的内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于2021年6月被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8万元。
根据CICC的测算,2030年近视防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00亿元左右,复合增长率约为10年;预计2030年屈光手术市场有望达到1000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
据深金钟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介绍,屈光项目的毛利率基本在50左右,技术成熟,手术风险低。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加大营销甚至过度营销是必然的结果。一方面,低门槛带来大量行业竞争者,行业竞争加剧必然导致过度营销。此外,高额利润保证了充足的营销费用,也为过度营销提供了土壤。
违规营销的背后,是很多眼科企业高额的营销费用。各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爱尔眼科销售费用达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主要是业务规模扩大,宣传费用和员工工资支出增加;R & ampd费用仅占营业收入的1亿元,销售费用是R & ampd费用。同年,企名网眼科销售成本达到1亿元,研发成本只有1万元,销售成本是研发成本的16倍。
多位专家指出,需警惕过度营销导致手术增多,患者需结合自身情况再决定是否手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眼科医生表示,如果术前检查符合手术标准,是安全的,不会有后遗症,但仍有不少人反映术后出现干眼、眩光等症状。
近视400度的白白(化名),通过半飞秒手术,双眼度数已经恢复。然而,她也发现她看东西会眼花缭乱。虽然不影响晚上开车,但是看路边路灯会有射线。除了眩光,白看东西也出现过几次重影。后来复查的时候,医生告诉白白,只能随着时间慢慢缓解,不能完全消除。
此外,郑州普瑞眼科医院副院长谢兵也提醒:“近视手术是一种矫正性手术而非治疗性手术。大家要学会科学用眼,减少近视的发生。”
今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彬也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或手术可以治愈近视。近视手术,只是为了大家摘眼镜,近视的状态永远不会改变。
虚假宣传要“治近视”
部分公司被罚款152万元。
为了保护头部
其中,清捷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处罚金额最高,达152万元。通报称,经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调查,清捷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多个小区、地铁站等区域发布含有“逆转真性近视……摘下眼镜”的广告;在公司网站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留言“清洁诗康:结果(生根发芽,无忧生活)不是矫正,而是逐步完全恢复。逆转、完全恢复”等。
除了清捷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其他公司如广州晨金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鸡西市鸡冠区金永康验光店、北京宇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伊一视光科技有限公司等因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被罚款。
针对处罚事件,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上述公司,清捷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在申请对处罚结果的行政复议。北京玉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今日也向北京商报表示,公司准备申请行政复议。
在北京杜军上海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保健法律部主任张文波看来,监管处罚之后,市场还是有需求的,所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科普也很重要。如中消协消费提示所言,不要相信所谓治疗近视的广告。防控近视是关键,科学用眼、适当户外活动才是“良药”。
(文章《今日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