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从来都不是当地人的刚需,而是国内乃至全球买家的必争之地。中国的贝尚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市场。
为了弱化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保护刚需群体,各地出台了力度不一的限购政策。平时我遇到的很多客户都有“选房却限购”的困扰。
有些外地客户想在职场买房,但是没有户口或者社保年限不够;有的有值钱的房票,不想用首套房贷的资格。
尤其是对于豪宅客户来说,积累的财富给了他们充足的任性资本,换房的理由往往很简单:衣帽间不够大,车库停不下来,平层住腻了,想试试别墅,想住看得见西山的房子等等。但豪宅也是住宅,必须遵守限购规则。
这时候我会推荐他们以公司的名义购买房产。这也是很多人在全国热门城市拥有房产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限购政策。
01.
以公司名义买房最明显的好处就是不受限购限制。
以北京为例。北京公司购房不限数量和类型。购买3年后,房屋可以交易,出售给个人或公司;购买商业地产没有持有时间限制,可以随时出售,但只能出售给公司。
而且北京目前的公司购房政策对“公司”的限制很少。只要注册地在中国,股东和法人都是中国的,就可以买房,所以即使是以买房为目的,注册公司还是来不及。
但也有很多城市对企业限购。
收紧个人限购政策后,以公司名义买房满足投资需求的情况越来越多。2018年6月起,全国7个城市陆续出台公司限购政策,防止投资者利用公司炒房。
其中,上海的政策最为严格。
如果想以公司名义买房,公司在网签备案时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比如成立五年,累计纳税一百多万,企业员工至少10人等。且所购商品房必须在购买满五年后才能再次上市交易。
在这样的限购城市,现在注册公司肯定来不及,但是有很多奢侈品客户自己经营公司。这类人以公司名义买房有额外的优势。房子算公司资产的年折旧,可以抵扣一部分税。卖的时候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进行转让,可以规避交易税。
02.
当然,允许公司买房的初衷是公司经营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在限购政策下给企业主创造一个购房渠道。所以,以公司名义买房,相对于个人买房,有很多壁垒。
以公司名义买房,比个人买房需要的信息多很多。需要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公章、企业授权委托书等。
公司买房的成本也比个人高。一方面,购房时多缴税,不能享受契税优惠;另一方面,持有期间每年都要缴纳房产税。
以购买一套交易价格为1000万元的新房为例(不同地区税费略有不同):
个人购房成本=契税=网签价格x=15万元
公司购买成本=契税印花税=网签价格X(3 )=万。
购买后年持有成本=网签价格X=1万
二手房的成本核算比较复杂,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是公司购买的成本基本上是个人的两倍以上
为了增加自己的房产收藏,很多人都在限购政策下纠结。但是,还有一种房产不需要个人资质,也不需要公司购买。不占用任何指标就可以购买,那就是商住。
商住楼近年来口碑不佳。以北京像素为代表的网络名人中的商住社区,成为陌生人梦寐以求的大城市代表。但是我之前说过,商住豪宅和普通商住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商住豪宅是很多人在大城市拥有稀缺资源的必经之路。
就像我开头说的,因为衣帽间不够大,车位不够,不想再买一套房子作为独立改善,又不想通过公司买房的客户,完全可以考虑商住豪宅。
北京有很多高品质的商住项目。上海景瑞上滨江因为《三十而已》大火是商住公寓,黄浦江沿岸相对年轻的一线江景房多为商住。黄浦江两岸的稀缺区域不太可能批准纯住宅项目。
位于北京东二环的长安泰禾也是不限购项目,位置也是绝对稀缺。作为与长安街、故宫、景山、第一使馆区的邻居,虽然是商住,但这么稀缺的资源怎么可能赚到你手里?
篇幅有限,远没有公司购房和商住购买的详细条款。现在大城市的房票是稀缺资源。如果你想抓住更多的机会,来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