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陇南日报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白建中:
优化营商环境的市场监管部门不可或缺,责无旁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要奋勇争先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行企业“最快办理”。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实行“一窗通办”。在不断完善“一网管理”的同时,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区”,将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注册、税务部门的Ukey和发票申领、银行账户预留、公安部门的公章备案刻制、社保部门的职工保险登记、公积金中心的缴存登记等业务整合在一起。我们将尽力在不久的将来把企业启动时间缩短到不到https://www.zhucesz.com/天。二是实行“零收费”。紧盯《陇南市2022年营商环境优化攻坚行动方案》,督促市、县(区)财政为企业设立公章“买单”,真正实现企业设立“零成本”。三是抓“证照分离”改革。目前,确定的证照分离改革涉及34个部门的126项行政审批事项。我们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变直接取消审批为备案,落实告知承诺措施,优化准入服务,解决了“办证容易,办证难”的问题,实现了企业“准入即正业”,推进电子证照采集应用、“无会审批”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真正给市场主体“开绿灯”。
二、市场监管“最新措施”进展顺利。深化对“大市场监管”的认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与涉及的25个部门的沟通,与市、县(区)协调,防止对企业的多次检查和重复检查。二是全力推进质量发展、公平竞争审查和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审慎包容监管。三是全力推进政务诚信。积极做好市场监管相关政务诚信工作,突出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和公示,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和信用承诺制度,全力改善法治化营商环境。
第三,确保知识产权“最好的服务”在底层。以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为导向,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落实与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动员全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其信息平台,提供“全天候”政策宣传和不见面办理。二是根据《甘肃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法》、《陇南市知识产权保护奖励补助办法》,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需求调研动员,精准对接,当好“中间人”,力争短期内“破零”,年底前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明确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环境。
第四,实行“上策”解决问题。坚持做市场主体的“掌柜”,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促进市场主体不断成长。充分利用每一项政策解难扶困,高标准实现每年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的目标任务。二是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运用综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手段,帮助重点企业做好per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期坚持的任务。近年来,我市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但从市场监管部门承担的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等方面来看,仍存在部分市场主体获得感不强、体验不佳等问题。现在,公众对下一步措施的承诺如下:
一、“优流程”全面推行企业“一窗通办”流程。在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一窗通”专区,一次性在线采集、填报企业注册、刻制印章、发票申领、银行预约、保险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信息,各环节实行流水线作业、一体化办理,全面实现2022年底前企业开办下一窗口提交材料,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税控设备、发票、发票。
第二,“减时”持续减少企业的启动时间。坚决落实《陇南市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方案》要求,将企业注册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力争实现市场主体当天审批、当天反馈。
三是“减少环节”,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全面推行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有效缓解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命名难、效率低”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市场主体服务水平和登记效率,简化登记流程。
第四,“零见面”,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在市场登记过程中,依托“企业开办(注销)-一网通办”、“掌上登记办”等甘肃政务服务网,全面实现了“不见面”企业开办审批。
5.是“还原材料”市场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的承诺登记。全面落实《甘肃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要求,落实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管制。无论是新登记的市场主体,还是涉及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的,均不要求申请人提供《租赁协议》、《房屋产权证》等材料。
六是“提高效率”,实行“证照联合办公”服务。全面推行直营连锁食品销售经营店、直营连锁餐饮经营店、小餐馆、小食品销售店等事项的“证照联合经营”,强化本系统“证照”与“证照”的无缝衔接,缩短办理时间,让市场主体办事更加快捷便利。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