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补充:
被老板纠正后,我的回答可能会产生误导,可能会让人误解CPU也可以这样做的可能性。可能是我语言不够好,描述的不好。在此,我向被误导的人道歉。
原则上不会修改答案,所以我在这里开头再强调一遍:
1.这是过时的技术,不是现在的技术!
2.这个方法不是给CPU用的,CPU也不能这样反!
这个方法不是针对CPU的,CPU不能反过来这么做!
这个方法不是针对CPU的,CPU不能反过来这么做!
泻药,作为一个曾经在芯片研发(仿制)企业工作(混)过的人(非技术岗位),来了,无责任的逼了两句。
其实真的希望小米能坚持澎湃下去。如果成功,将成为全球第四、国内第二家拥有自主SOC的手机厂商。中国手机产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将大大增强。
芯片难度很大,但真正的难度并不是网上讨论的工艺,比如流片。这些很难,但是可以用钱解决。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真正难的是专利,专利授权。兄弟,别人不授权你,你有钱也买不到。
十年前,我在一家芯片公司工作。刚毕业,精力旺盛。虽然我是一个非技术性的岗位,但我对技术性的东西很好奇,所以我特别喜欢参观R & ampd部门下班后。可能是我是个好奇宝宝的原因吧(烦)。我很快就认识了几个秃顶的博士和研发中心从事设计的大佬。d部门,而且经常下班后去烧烤喝酒,他们会耐心的给我那些我问的小白问题。
一来二去,我摸清了我们公司的一些“套路”。
我们公司的名字是一家芯片公司,生产各种各样的芯片,从各种电源管理芯片到协处理器。原因是我们不仅要设计,还要“复制”。具体来说,原因是这样的。
他们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市面上有新的芯片(大多是美国的),他们就先买,然后打磨,去掉上面的保护层,用电子显微镜拍一张照片,放大,打印出一张图片。多层芯片一层一层地打磨,画面出来后,他们进入仿真,开始逆向研究这个芯片的设计。
模拟主要分析哪些部分是什么功能,哪些受专利保护,哪些不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设计都能研究透彻。有些地方的设计你真的看不懂,只需要猜猜功能就可以了。
然后我们就进入评估阶段,评估我们能不能做这个芯片。一般保守估计我们的设计师如果能透彻理解这款芯片60,会更稳重,更有冲劲。这要看决策层。
在设计阶段,我们会把自己理解的东西换成自己的设计,或者稍微修改一下。不懂就直接抄。但是要注意,国外的一些设计师会在不显眼的地方插入签名或者标记。这些一定要仔细搜,擦掉,因为这些都是别人为了诉讼留下的痕迹。
这一步还没完,还要让法务部把这个芯片涉及的专利整理出来,让法务部查一下哪些是公司所有,哪些是兄弟公司所有,哪些是直接交叉授权,哪些是控股公司间接交叉授权,哪些根本不是自己所有。这是最难的部分,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设计部和法务部的老板要开很多会才能通过。最后,在可能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后,做出上述决策,可用于模拟优化。
模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芯片的复杂程度,但如果法律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任何专利授权问题,结果就是重新开始。有时候如果设计部门还没有彻底搞清楚自己没有办法拿到专利授权的部分,那就绕不过去了,只能硬着头皮去改。试图改变它的“估计”可以绕过别人的专利,不会有性能问题。这部分往往是那些大医生掉头发最多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无止境的模拟测试,直到他们觉得可以了,才可以申请分流。
我们都是台湾省的流媒体电影。我们第一次流片,总是有很多问题,但是大部分老板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是那些绕不过去的专利,然后自己硬改也过不去。如果这个部分改了几次,就会用别人的设计,然后里面只改几个电容。祈祷他们不会被抓,不会有虫子。
所以当年国产芯片出现了一些奇怪的bug和问题。圈外的人总觉得国内技术能力不足,或者质量差等等。但我们明明知道原因在哪里,却无法解释,也无法解释。
虽然每部试片都要花钱,但工程师不会盲目浪费公司的钱。他们是经过多次测试和论证才申请拍这部电影的。而且公司能看到希望,第二部的筹备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现阶段项目夭折的唯一可能就是授权绕不过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司砍掉已经过了一个片子的芯片项目,仅此而已。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实际上,我们是“抄袭”了别人的二三线芯片。比如“国办”和“德州”已经上市两三年,三五年甚至十年。一般来说,只要他们不太过分,他们就不会在乎你。刚刚上市的主流芯片做不到。人家法务一直盯着他们,不是怕他们告,而是我们没管,闹大了太尴尬了,当然,我们也想复制顶级芯片,比如英特尔的CPU,可惜复制不了。
当年国内做芯片的公司都是这样起家的。没有办法。我们没有他们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靠“抄袭”起家是不光彩的,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抄袭”的过程中吸收和学习他们的技术。这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这第一步,哪来的后续创新?
回到主题,现在我们国家芯片技术人员的技术积累和能力都不弱。像我老东家这样的“无法复制”的问题,在今天有资质的芯片公司面前是不存在的。即使不抄袭,他们依然可以做出不逊于主流性能的产品,但问题还是卡在专利上。既然要走向国际化,就要遵守国际规则,所以专利是我们永远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澎湃s难产,而且看小米最近的动作,我猜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卡在了一个专利上,而且是5G基带专利。估计业内没人愿意授权小米,小米只能“曲线”了。
当然,专利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一家公司就可以垄断所有的专利。大多数公司只有几项专利,而其他公司都有授权。芯片行业的交叉授权非常复杂,像蜘蛛网一样,都是互相制约,互相利用的。最后,这个圈子的进入门槛很高。没有几年的专利沉积,你没有资格和别人做互授。不做互赠,拿钱买会死。
澎湃1被老东家的专利遗产忍痛上市,但CDMA不是还卡着吗?
关于澎湃2,推测处理器的问题不严重。主要问题在于5G基带的专利。5G基带的专利也就那么几个,都是射频行业多年的大牌。你要进来,就得有一个让别人值得和你相互授予的专利。一两个不行,但得是系统专利。可以用钱买。报价不会高到让你破产,或者至少你做的东西成本会高到卖不出去。" .
去年年底,小米投资了多家从事射频的公司,应该是为了解决专利问题。希望有大佬能了解一下,这些公司的核心专利够不够用澎湃才能获得足够的授权。如果是这样,就有可能看到澎湃今年2。如果没有,它可能不得不等待。
前段时间看到有人吹蓝绿厂搞SOC,比小米的靠谱。真是无知,什么都敢说!从去年小米入股这些射频公司可以知道,小米已经摸清了这个行业的套路,已经开始布局了。蓝绿厂在SOC领域还是门外汉,更别说他是否知道500亿花在哪里。是否有500亿还不能确定!人可能只是一种营销宣传,提升网络的好感度。至少,我到现在都没有看到他们的布局。
芯片这条路真的不容易,说了这么多。最后,让我们祝愿所有勇敢的战士成功!
加油!
至于我的老东家,别问了,我不会说的。
5月13日补充:
晚上那么多网友夸我,还经历了大V翻牌和机圈大V亲自来拆我,让我有点害怕。也许我在某些地方犯了一些错误。在此,我向你道歉。说到底,这个回答只是一个老男人漫无边际的念旧,不要太当真。
关于网友的一些疑问,我在这里给大家统一回复:
1.关于反过来,也许我太含糊了。这里我再强调一下,CPU这种高端芯片不能这么反!
我这里说的是十几年前中国芯片产业的开始,大概是2005年左右。当时的技术和研究能力与今天大不相同。当时芯片厂商的条件和今天相比,可以用“艰苦”来形容。显微镜都是微米级和前纳米级的产品,也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不是说完全不能反,而是要用别的方法。别问我,这个我真不知道。
记得前年,我见过其中一个光头大哥。他感叹现在知识迭代太快了,他们的知识一年至少要更新20-30次,不然连他的技术报告都看不懂……于是,在这个核心领域,所有的知识不到十年就得更新。我说的是历史,不是现在的技术。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听说现在都是电脑辅助设计,设计出来的基本都很难反过来。)
我们真的应该佩服国产芯片的先行者。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头发。如果他们没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谁愿意当年在中国做芯片?
2.专利问题。
这真的是一个坎。我的那句“如果华为把5G专利授权给松果,分分钟就出来了”,真的很夸张。只是用来形容专利的重要性。还是那句话,国内芯片科学家的技术能力并不比外国人差多少。小一点的公司可能还是有技术卡主的,但是如果顶级芯片公司不是因为专利的原因,搞民用级的产品真的不是太大问题。本来想以不受国外专利限制的军工产品为例。我觉得还是算了吧,只要大家都知道意思就好。
我不知道松果是否有这种能力,但从澎湃1,松果肯定有几个国内一线芯片科学家,技术问题不会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大。
这种专利的东西真的是钱买不来的,也不是一味的砸钱就能扔出来的。是一个研究所一点一点研发出来的,短时间内出不了成果。华为现在的成绩也是十年二十年前种下的。短时间内让小米在专利方面赶上华为是天方夜谭,至于BBK,也是天方夜谭。
最后,不管消息是真是假,真心希望自己能早点走出来。
好了,这是最后一次修改,被喷了也不会改,也懒得跟别人排队了。知乎是我下班后随便写点东西的地方。开心的时候请给我一个赞。不喜欢就走左上角。评论里没必要生气。现实中,还不够糟糕。你为什么要在这里担心?